新闻中心
科技赋能非遗老字号!“中农数院”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团队助力淄博破解油炸食品工业化难题
为助力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7月24日,在淄博市农业农村局支持下,应山东康之都食品有限公司邀请,“中农数院”组织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团队专家赴企业开展油炸食品工业化专项指导。此次活动聚焦油炸类工业化菜肴普遍存在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装备智能化水平不足等痛点,是“中农数院”服务地方农业产业的一次重要实践。
团队执行首席魏文松博士、团队骨干陈旭华高级工程师、胡小佳高级工程师、艾鑫高级工程师与项目负责同志杨猛共同深入企业一线展开调研。调研组首先考察了康之都的新厂房,细致调研了新设备产能、核心产品特性、产线运行状态及物流保障体系。针对关键的油炸加工环节,专家们从原材料选用标准化、工艺流程数字化、设备调试精准化等角度提出了指导意见,强调标准化是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保障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提升油炸类产品的工业化生产体系适配性。
座谈会上,陈旭华聚焦“油炸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结合酱卤、油炸类产品的成熟技术与案例,清晰展示了科技赋能油炸类工业化菜肴的具体路径。魏文松介绍了团队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重点阐释了团队核心的“三转一保”理念(厨艺转工艺、厨师转工人、厨房转工厂,品质传承),通过技艺数字化、工艺标准化、生产装备化,最终实现品质的传统化,这一理念与康之都食品的企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双方就技术合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一致认为在技术委托开发、联合攻关等领域可以建立合作机制,为企业具体需求定制解决方案。
座谈会后,团队实地走访了企业直营门店,考察产品终端加工与销售情况。这种“从消费终端反推产业链优化”的方式,为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完善生产流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国内唯一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专业性国家级科研机构,由魏文松博士担任执行首席的“中农数院”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团队长期致力于炸、炒、炖、烤、煮等传统工艺向工业转换核心技术研发,从工艺优化、核心技术研发、专用装备创制助力我国工业化菜肴品质提升。此次专项指导为康之都带来了油炸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理念与实用方案,有效提升油炸类工业化菜肴的品质稳定性和生产效率。未来,“中农数院”将持续深化院企协同,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地方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专家简介:
魏文松,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淄博)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团队执行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珠峰人才”,兼任国家数字农业装备(智能加工)创新分中心技术专家。长期聚焦中式菜肴工业转换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国家/省部级重点研发课题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所级装备智能制造等纵向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成果奖、新疆建设兵团科技进步奖等。研究成果在益海嘉里、青岛一灿等单位转化应用。